浙师大协助拍摄的央视纪录片《中国话》即将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和北京商舟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中国语言类人文纪录片《中国话》(共7集),在经过近7年的筹备、拍摄、制作后,将于春节期间在央视播出。从2023年1月21日(农历大年三十)晚20:00开始,《中国话》正式上线CCTV-9纪录片频道,连续7天播出,每集50分钟。
《中国话》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多位语言学者、语保人与媒体人紧密合作,群策群议,共同参与到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当中。浙师大人文学院曹志耘教授担任该纪录片的学术顾问,并在纪录片中接受访谈,带领学生赴金华市婺城区珊瑚村现场拍摄濒危方言调查保护活动。浙师大为该纪录片第7集《千言万语》的协助拍摄单位。
2015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实施;2017年1月,两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纪录片《中国话》应运而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重点项目,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主要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国语言资源为主题的大型语言类人文纪录片,也是大众传媒介入语言资源保护、语言文化知识传播传承的尝试。
作为中国语言文明的生动缩影,纪录片《中国话》通过对语言学者及普通中国人的采访与讲述,系统性地挖掘、梳理和探究“中国话”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填补了语言文化类纪录片的空白,将带来根植于血脉的“语言”新风潮。千人千面的讲述、天南地北的呈现、五花八门的记录,丰富观众思考维度的同时,也将生动地呈现出中国话在不断探索中的海纳百川、生生不息。该片选择以人为叙事主体,采访了几百位普通的中国人,他们朴实的讲述,让“中国话”有了画面、有了感情、有了性格,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能自然而然寻觅到一种亲切的归属感和熟悉感。
编辑:赵菡婧